山水系列之一《游春图卷》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2-07-01浏览次数:4253

 

 

《游春图》卷 展子虔(传),隋

 

《游春图》,长卷,绢本,横80.5厘米,设色纵43厘米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,相传《游春图》卷为画家展子虔传世的作品,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山水卷轴画。

此图以自然景色为主,画贵族二月游春情景。画作以俯视取景,将远景、近景一同向中景聚拢,各处景物完整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中,人在山中游,马在道上走,岸边有桃花,水中有行舟,远近山川,咫尺千里。画中景物�丽,山峦树石空勾无皴,重着青绿,远山上以花青作苔点,开点苔先声,山脚处饰以金粉,设色富丽鲜明,金碧辉煌。

较之《洛神赋图卷》中非自然排列的山川树石,《游春图卷》的进展似乎只是把人物放进山水画中去,这一步看似简单,却是早期山水脱离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,独立成幅的象征,而这一步的迈出几乎完成了中国山水画自然主义历程的一半,即完成了山水画在空间关系上的错觉处理。而在此后的三个世纪,自然主义的山水画才逐渐完成它的另一半路程,即通过皴、擦、点、染的综合性程式技法使隋唐空勾无皴的山水有质地感。

关于《游春图》卷,其实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论。虽然历代史家都根据宋徽宗题签将此画认定为展氏手笔,但今人则根据此画的各个细节对其年代和作者提出质疑。有学者指出画中人物的幞头、斗拱和鸱尾不合隋制,推论《游春图》底稿应在中晚唐以后,摹本则不早于北宋中期。更有学者认为《游春图卷》的宋徽宗印章、题签皆伪,画中巾幞头式样盛行于南宋,画中建筑物的鸱尾、斗拱式样为晚唐以后式样,画家的构图意念与表现技法又不符合隋唐的主流而接近南宋的画风,从而推论此画可能不是摹本,而是一件制作于南宋中期的伪作。

晚唐人张彦远曾评价魏晋以降至唐以前的山水画为“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,若钿饰犀栉;或水不容泛,或人大于山,率皆附以树石,映带其他,列植之状,则若伸臂布指”,又论初唐山水画为“渐变所附,尚犹状石则务于雕透,如冰澌斧刃,绘树则刷脉镂叶,多栖梧宛柳,功倍愈拙,不胜其色”,可知直至初唐,山水技法仍很稚拙,尚不足以真实地描摹出自然景观。因此《游春图》能否出现于隋代,还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
不过,初唐人彦�《后画录》(此书真伪仍有争议)称赞隋代山水画家江志为“模山拟水,得其真体”,似有又在揭示隋代画家已从对自然对象的观照中,逐渐获得写实造型的能力。